中國在最不該發展鋼鐵業的河北省,搞出了世界級產能,在最需要發展鋼鐵業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產能卻微不足道。幾十年一貫的布局錯誤,已經釀成嚴重后果。
提起華北霧霾,人們一致指責環保部門。環保部門不是沒有問題,但華北霧霾的特殊性,決定了環保部門即使足夠稱職,空氣質量也不會根本扭轉。因為這背后,有個病態的區域產業不當布局。
有人認為,山西和內蒙古坑口電站的裝機容量巨大,在盛行西北風、西風時,火電廠污染排放物會飄到京津地區及周邊。隨著中國超超臨界煤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排放已經逼近天燃氣發電,國家有必要推動早期高污染低效益的小煤電機組提前退役,或加大污控力度。煤電雖然是華北污染的原因之一,但華北煤電分布比較分散,從PM2.5數據看,煤電集中的內蒙古、山西局部地區并不如京津嚴重。
依筆者看,煤電是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高度集中的河北鋼鐵業。在京津周邊地區集中了全球最高密度的鋼鐵產能,讓筆者想不把它作為重點考察對象都難。
據環保部門的調查,中國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17個是因為擁有大型鋼鐵廠。
鋼鐵行業的布局非常重要,是一門嚴謹的科學。鋼鐵業對其他工業有巨大的聚集和引導作用,鋼鐵工業的布局首先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鋼鐵業一般布局在鋼鐵市場所在區域,其次才是原材料(鐵礦石)產地優先。因其生產特點,鋼鐵工業必須考慮水運的便利程度,以沿江、沿海為佳。且鋼鐵屬于高耗水行業,嚴重缺水的地區不宜布局大規模鋼鐵企業,否則,必然造成與其他產業和民生爭水。
另外,鋼鐵屬于高污染行業,污染成分比較多樣,從形態上講有氣體污染和粉塵污染,因此,布局必須考慮風向和風速。在鋼鐵工業的下風向一段距離內,不應有環境敏感區(居民區、學校、醫院、風景區及名勝古跡等),更不用說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了。
以此綜合考量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就會發現諸多不合邏輯的地方,難以自圓其說。
譬如,若說河北鋼鐵業是因發改委的失誤,不小心多搞了三五千萬噸,可以用“經驗不足”、“發展過程中難免”來搪塞,但據稱河北鋼鐵業多出的是上億噸的產能,任何借口都無法服眾。又比如,武鋼和寶鋼的兩廣項目卻因行政審批被卡殼四年之久,更令人費解。
目前霧霾壓頂,河北鋼鐵被迫大幅度去產能,實現“北鋼南遷”,幾千億元的社會財富浪費已經鑄成。一個團隊或個人,偶爾犯錯誤是可以諒解的,但一些決策部門在鋼鐵業規劃上能連續30年持續不斷地犯同樣錯誤,就未免有點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