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29日在京透露,一季度中國粗鋼產量出現多年未有的同比下降,全行業陷入虧損境地。他將一季度的鋼鐵業狀況總結為需求、產量和價格的“三降”。 中鋼協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生產粗鋼20010萬噸,同比下降1.7%。一季度中國粗鋼產量占世界鋼產量的50.02%。 同期,鋼鐵企業的經營十分困難,大中型鋼鐵企業近半數虧損。數據顯示,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29.1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4.48%。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9.87億元,同比減虧70.46億元,但主營業務虧損110.53億元,增虧34.33億元。虧損企業50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9.5%,虧損企業虧損額103.55億元,同比增長27.31%。 鋼企利潤下滑與鋼材價格的持續下跌有關。3月末,鋼鐵協會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75.43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9.4點。4月份以來,鋼材價格指數延續小幅下降走勢,4月第三周鋼材綜合價格指數跌至73點,創有指數記錄以來的新低。 對于鋼鐵行業所面對的困境,朱繼民分析稱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下游用鋼行業增速回落,鋼材需求出現下降。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等與鋼鐵業密切相關的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主要用鋼行業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而且用鋼強度減弱,致使鋼材需求下降。 二是鋼鐵業低價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沒有改變,企業經營困難。2015年以來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材降價額度大于成本降低額度的剪刀差再次造成鋼鐵企業整體虧損。 三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較突出。 四是環境制約增強,企業環保壓力加大。 五是國內鐵礦山難以應對國外礦山價格競爭。受到去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雖為吃進口礦的鋼鐵企業降低成本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使國內有礦山的鋼鐵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尤其是鞍鋼、首鋼、太鋼、河北鋼鐵等自有礦山聯合企業原料優勢逐漸消失,甚至成為經營發展的負擔。